花鼓戏(衡州花鼓戏)
省级
第五批
传统戏剧
衡南县衡州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

花 鼓 戏( 衡 州 花鼓戏)又叫地花 鼓,源于衡南一带 丰富的民间歌舞活 动,如灯会、采茶等, 是流传于湘南一带 最为广泛的戏曲形 式。作为花鼓戏(衡 州花鼓戏)前身 , 原衡南县花鼓戏剧 团成立于 1958 年, 是一个综合性表演艺术团体,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,演出阵容强大,演出足迹 遍及三湘四水,演出场次曾创下全省第一的纪录。 


花鼓戏(衡州花鼓戏).png

衡州花鼓戏下乡演出


衡州花鼓戏是民间小戏剧种。盛行于衡南(衡州)东、南乡,流行于湘南 各地。舞台语言以衡州地方方言为基础稍加提炼而成。主要声腔为“唢呐牌子” 和“川子调”。一直以来都是以演唱形式流传于世,以师授徒,代代相传,保 留剧目有 50 余个。起源于衡南地花鼓传承人(衡州花鼓戏)名师杨昌凯(男 旦),刘昭应(丑),谢若梅(花旦),谢昭仪(小生)等均出自衡南,第四 代传承人马志庆,彭佩玉,陆秀兰等在舞台语言上有所突破,将部分方言改为 普通话,大大地拓宽了演出时空。第五代传承人肖燕,刘朝阳,王琼,罗燕, 唐明清,琴师贺晓晖,司鼓唐春江,唢呐阳桂林,王文斌等,在表演艺术和演 奏技艺上有机结合现代、当代、新时代元素,多次在汇演中获奖,深受大众欢迎。衡州花鼓戏对弘扬传统文化,丰富地方戏曲史、地方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 意义和重要的艺术价值;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。2012 年衡南县花鼓戏剧团更名为衡南县衡州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, 现有演职人员 47 人,大部分毕业于艺术学校,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行当齐全, 演出阵容强大,多次被评为“湖南省好剧团”。 


花鼓戏(衡州花鼓戏)2.png

衡州花鼓戏下乡演出


其主要特征有:五味杂陈,特具独行;音乐活泼,声腔高亢;曲调繁多, 凄美粗犷;土语乡音,生动形象;演唱一体,伴奏帮腔。 作为花鼓戏(衡州花鼓戏)的保护单位衡南县衡州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每 年坚持送戏下乡演出 500 多场,深受广大城乡观众的喜爱。积极参与节日、广场、 社区文化及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演出活动,每年完成“演艺惠民”工程 85 场。 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弘扬湖湘文化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 需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志庆、彭梅玉、刘朝阳,他们 长年活跃在演出舞台,为推动戏剧进校园、进乡村、进企业、进军营、进机关 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