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江中游的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大 县,先后七次被评为全国、全省“粮食 生产先进县”和“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”。 这种天时地利的自然环境,孕育出了品 种繁多、营养丰富的当地特产,衡阳糄 ( 衡阳方言 bian) 粑就是其中之一。
糄粑,又称神曲粑,历史悠久,具 有古老而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法。主料为 糯稻中的精品麻矮糯,以及优质粳米。 制作关键在于糄药,衡阳糄粑所用的糄 药皆为当地所产天然绿色药材制成,诸 如田皂角、腊页草、金银花、海蚌含珠草、 桑叶、铺地锦等。因此糄粑既能做主食, 又有健胃消食等神奇功效,对健康大有裨益,衡阳民间家喻户晓,广为食用。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二部中就有衡阳县糄粑的镜头,可见糄粑名闻遐迩。
在古代,糄粑也经常用来供神祭祖,如渣江传承千年的春社祭祀活动上, 都能见到糄粑的身影。不仅如此,糄粑还助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。
相传曾国藩的湘军水师由于长期水上练军,操练过度,加上饮食失调,将 士们经常出现拉肚子的现象,尤其是湘军将士离开湖南到了北方,水土不服, 饮食不习惯。当时军情又很危急,此时,祖籍衡阳县渣江镇的水师将领彭玉麟 向曾国藩献策,让水师将士们吃一种衡阳民间土特产——糄粑,将士们食后竟 奇迹般地好了起来,个个生龙活虎,作战中节节取胜。可见糄粑这种衡阳民间特产,对湘军打败太平天国来说,功不可没。
衡阳糄粑传统制作技艺生产流程
作为衡阳特产,衡阳糄粑在整个衡阳地区均有分布,其中以西渡镇英南村 制作糄粑闻名。英南村 1000 多户村民家家户户都制作糄粑,而英南村干劲组 李新峰家做的糄粑,清洁卫生,色白,浸不烂,松软可口,为众人所称道。当 地流传一句话说 : 衡阳糄粑甲天下,英南糄粑甲衡阳。
衡阳糄粑传统制作技艺生产流程
制作糄粑先要制作好糄药,将秋天采摘的田皂角、海蚌含珠草等多种药材, 洗净晒干磨成粉,与米粉拌均匀,做成小颗粒,再发酵晒干备用。将干药材放 入锅中,加入适量水熬煮,再倒入容器冷却。准备八成的优质糯米和适量粳米, 经过浸泡、沥水、磨浆几道程序后,用棉纱布包好,待水汽蒸发干至能捏成团 时取出。将米粉放入大盆,加入冷却好的药水,搅拌后拽成大小适中的小坨再 搓成成品糄粑的样子,放在干净的稻草窝床上,用稻草将糄粑完全盖住,根据 气温高低发醒三五天,直到糄粑长出 1 厘米长的绒毛。把发酵好的糄粑再拣到竹盘里,凉一两天后放到太阳下曝晒,若这时天气不好,也可用空调干燥。
香糯绵软的衡阳糄粑
糄粑清洁卫生,绿色无污染,对人体有益无害。不论油煎、水煮或蒸出来, 都口感特软,香甜可口,健脾胃,助消化。
项目保护单位为衡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强。